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制作重庆分公司

android对比,android对比度

Android原生和Flutter使用过程的差异对比(二)

1、常用布局的对比

创新互联建站专注于连江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连江营销型网站建设,连江网站制作、连江网页设计、连江网站官网定制、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服务,打造连江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连江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使用下来其他组件大致还算方便,但是相对布局而言使用便利程度上Android原生完胜,ConstraintLayout内部的所有子View可以设置互相之间的位置依赖关系。

而Flutter的Stack组件内部的Children只能通过外层包裹 Align后 固定位置,比如 Alignment.topLeft、Alignment.bottomRight 等。遇到复杂的堆叠布局需要通过外层包裹 Positioned 组件后设置固定的 top 和 left 距离以达到效果,内部子组件之间无法设置位置关联关系。

2、一些常用属性设置上的差异:

Margin外边距

Android:直接在布局文件对View设置android:layout_marginStart、android:layout_marginTop

Flutter:需嵌套 Container 组件并在内部设置具体的 margin 值

Padding内边距

Android:TextView、ImageView、各种Layout都可以直接在属性上设置android:paddingStart

Flutter:需嵌套 Padding 组件并在内部设置具体的值

组件的可见性

Android:每个view都可以通过setVisibility来设置可见、隐藏或者隐藏但占位

Flutter:没有单独设置组件是否显示的api,只能通过 bool 值控制是否添加该组件

事件监听

Android:常规的setOnClickListener和setOnLongClickListener设置单击和长按事件

Flutter:在需要添加事件监听的组件外层嵌套 InkWell 或 GestureDetector 并设置 onTap 等

3、生命周期

Android:

Activity和Fragment各自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链路onCreate、onStart、onResume、onPause、onDestroy等

Flutter:

万物皆组件,组件继承 WidgetsBindingObserver 并重写 didChangeAppLifecycleState 函数进行监听

退回桌面依次执行inactive 》= paused,此时界面不可见用户不可操作,从桌面重新进入app执行resumed,状态较少如需在某些条件下触发特定操作可能要找别的方案,比如发通知之类的

Android图片框架对比

对比现在主流图片框架的优势和缺点,在实际项目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框架;

Glide、Fresco、Picasso、ImageLoader

共同优点:

以上名词介绍

在分析他们的差异、优缺点之前,我们先了解图片缓存通用的概念:

以上概念在不同框架之间可能不同,比如Displayer在ImageLoader中叫做ImageAware,在Picasso和Glide中叫做Target。

以上为Glide的总体设计图。

整个库分为RequestManager(请求管理器)、Engine(数据获取引擎)、Fetcher(数据获取器)、MemoryCache(内存缓存)、DiskLRUCache(本地缓存)、Transformation(图片处理)、Encoder(编码处理)、Registry(图片类型以及解析器配置)、Target(目标)等模块。

简单流程: Glider收到加载及显示资源任务,创建Request并将它交给RequestManager,Request启动Engine去数据源获取资源,得到资源后通过Transformation处理后交给Target.

Glide依赖DiskLRUCache、GifDecoder等开源库去完成本地缓存和Gif图片解密工作;

为Bitmap 维护一个BitmapPool对象池, 对象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大对象的分配以重用来提高性能!

缺点 :

①图片质量低:因为机制不同,速度快,但是图片的质量降低了RGB565;

②多尺寸缓存导致内存和磁盘占用多:根据ImageView大小来缓存,可能会导致一张图片可能根据展示情况来缓存不同尺寸的几份;

扩展理解参考:

以上为Picasso的总体设计图。

整个库分为Dispatcher、RequestHandler以及Downloader、PicassoDrawable等模块。

简单流程: Picasso收到加载显示图片任务后,创建Request并将它交给Dispatcher,Dispatcher分发任务到具体RequestHandler,任务通过MemoryCache及Handler(数据获取接口)获取图片,图片获取成功后通过PicassoDrawable显示到Target中;

上面Data的File system部分,Picasso没有自定义本地缓存的接口,默认使用http的本地缓存,API19以上使用okhttp,一下使用UrlConnection,所以如果需要自定义本地缓存就需要自定义Downloader;

缺点 :加载速度没有其他框架快;

特点 :只缓存一个全尺寸的图片,根据需求的大小在压缩转换;

以上为Fresco的总体设计图

整个库分为UI:DraweeView(View控件)、Drawable(图片数据)、DraweeController(图片控制器)、DraweeHiierarchy(图片体系);Core:DataSource(数据源)、ImagePipeline(图像管道)、Producer(生产者)、ProducerFacotry(生产工厂)、Subcriber(订阅)、Supplier(供应者)、Consumer(消费者);IO/Data:MemoryCache(内存缓存)、Network、DiskCache(磁盘缓存)、Recourse(本地资源)

简单流程: 从上面的结构可以看出,fresco主要采用了工厂+建造者的模式实现功能,逻辑划分比较清楚;Fresco框架整体是一个MVC模式,DrawableView---View用来显示顶层视图、DrawableController---Control控制加载图片的配置 事件的分发、DrawableHierarchy---Model 用于存储和描述图片信息,同时也封装了一些图片的显示和视图层级的方法;ImagePipeline模块负责从网络、本地文件系统、本地资源加载图片

缺点:

①框架大,影响Apk体积;

②一定的学习成本,使用比较繁琐,需要使用内部提供的ImageView控件,使用起来比较复杂;

写给Android开发者看的『微信小程序和Android开发的对比』

微信小程序近期可谓是动作频出,仅最近新增的能力就有:

种种迹象表明,微信对小程序的期望值是很大,所以在它推出的几个月效果没到达预期的情况下,之前的很多『克制』也就逐渐变成『放肆』了 —— 不过不管小程序以后的发展到底怎样,对我们开发者来发,多了解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是技术人来说,多了解一些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开发模式、不同的架构思想,提高技术『广度』,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本文就是从一个 Android 开发者的角度,从项目工程方便切入,来分析一下『微信小程序』跟『Android App』开发上的一些异同。

『微信小程序』开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希望通过本文,能让你对它多一些了解。

因为内容是从Android开发的角度来谈的,所以我假设你已经对 Android 开发比较熟悉了。并且对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也比较感兴趣,如果要是再能有些 javascript、css 的基础的话那就更好了!

Android 开发我们已经比较熟悉——

作为对比,进行微信小程序开发所用的语言是这些——

wxml (WeiXin Markup Language) 基本约等于是 xml。微信之所以没有直接使用 xml ,可能是为了以后扩展方便一些(野心很大)。

同理, wxss (WeiXin Style Sheets) 基本约等于是 css。也是微信扩展了一些功能,比如统一的尺寸单位 rpx 。

对于 Android 来说,对于页面的描述基本上在 xml 中定义的,比如:

这是一个简单的典型的示例,这个文件就是描述了两部分内容:

some.wxss:

很明显可以看出:wxml 是负责了 页面结构 的展示;而 wxss 则负责了对 页面样式 的定义。

这种把结构和样式分离的做法,其实是延续了网页开发中的习惯(html + css)。

这样做的好处起码有两个:

——看起来还是挺简单的结构:

这三个文件用以描述小程序 app 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命名是固定这样的,位置也固定是在根目录下。

app.js 基本相当于 Android 中的 Application 类,文件中主要是有一个 App() 函数,来进行小程序的初始化操作。

app.json 的作用跟 Android 中的 AndroidMainifest.xml 文件很相似 —— 都是静态化的配置文件。

app.wxss 定义全局的样式 —— 其定义的样式会作用于每个页面。比如在 app.wxss 中加入:

就可以给所有的 text 控件添加 5px 的 padding 。

当然,页面本身的 xxPage.wxss 可以定义局部样式来覆盖全局样式。

根目录下的 utils 文件夹中有一个 util.js 文件,这个故名思意,是类似于 Java 中的一些工具类的存在。

utils 文件夹其实是一个非必须的结构,而它之所以出现在官方的 HelloWorld 工程中,是作为一个代表,表明了开发者在这里是可以自定义新的文件夹和结构的。微信小程序作为一个使用 js 来开发的平台,是可以使用许多第三方的 js 库的,对于这些第三方库,以及其他的图片资源等,都可以放到自定义的文件夹中。

pages 文件夹下包含两个子目录:index 和 logs ,两个目录的结构都是基本一样的,都是包含四个相同主名称的文件: xx.js、xx.wxml、xx.json、xx.wxss 这几个文件。

这样的一个典型结构表明它是一个小程序的页面,四个文件的作用分别是:

在视图的动态显示上,微信小程序使用了 数据绑定(data-binding) 的方式。

如果你之前使用过 AngularJS 或者 Vue.js 等这些流行的 js 框架,那么你肯定对 数据绑定 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把一个控件的属性绑定到某个数据对象(view-model)的属性的方法,这样在改变数据对象属性的时候,所对应的控件属性也就会相应变化 —— 在开发中,这种方式会使得对 View 层的显示控制变得十分简单、自然。

基于此,软件工程的流行架构方式也在之前的 MVC 、 MVP 之外,又多了一个 —— MVVM(Model-View-ViewModel) 。

数据绑定 这种方式现在是如此的流行,以致于 Android 官方都出了一个 [Data Binding Library] ( ) 来支持数据绑定,但是由于成熟度等原因,目前还并没有成为主流,Android 中的主流视图显示方式,还是通过开发者手动给每个控件 set 数据。

—— 单从这一点上看,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模式是比原生 Andorid 要『先进』一些的~ ????

小程序虽然是和前端 H5 页面一样是用 js 来开发,但是由于它最终运行的平台不再是浏览器,而是和 App 的表现几无二致,所以页面的生命周期也是和 App 差不多的。

一个小程序页面的典型生命周期如下:

对比一下 Android 的 Activity 生命周期 :

微信小程序的页面生命周期稍微简单一些,但主要的思想跟 Activity 生命周期基本是一致的。

小程序的官方 IDE 是微信自己出品 微信Web开发者工具 ,它内置了一个小程序的运行环境,本质上是基于 Chrome 内核的一个浏览器框架,算是一个模拟器了。

——它虽然跟 Android 的各种高大上的模拟器相比起来略显简陋,但是基本该有的功能也基本都有(断点、Log、网络监控等),而且由于是基于浏览器内核的页面 DOM 解析,所以运行的速度也是像浏览器打开网页一样流畅,不会像 Android 模拟器那样对系统资源要求很高。

另外,在绑定了开发者账号之后,也可以用手机进行真机调试来调试小程序,所以也能在上线前用不同的机器来进行充分的兼容性测试。

总体来说,小程序作为一个新的形态,从开发的角度,它可以算作是一个【Native开发】和【H5开发】的结合,它吸收了原生开发和 H5 开发的优点。对于前端开发人员和原生开发人员来说,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许多熟悉的东西。再细节的许多点这里就不在赘述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上手去体验一下。

综上,自然也就有两种人特别适合去做小程序的开发——H5的前端开发人员,以及之前的 Android/iOS 原生 App 开发者。

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总体来说是很简单的。

—— 对于前端开发者来说,了解一下原生 App 的一些相关思想即可,这些工作其实只要读一遍小程序的开发者指南基本就差不多了。

—— 而对于原生开发者来说,只要稍微补一下 js 的相关知识(html/css),也基本就差不多可以上手去做了。如果你之前恰好已经有过一些 js 的使用经验,那就不用多说了,花半个小时看一下小程序的文档,直接上!

关于作者 :

Android、iOS历史版本对比

本文按时间顺序,试着梳理Android和iOS诞生以来的各重要版本以及其特点,看看这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速度和重点。

划时代的iOS第一代发布,可以说最核心的智能手机应用在这个版本已经有了,包括地图、浏览器、itunes、全屏幕触摸操作,这也可以理解当第一代iphone出现时带给所有人的震撼。

2.0最重大的改变是开放了AppStore,可以开发和使用第三方应用了,这几乎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基石。

iOS2.0之后2个月,Android横空出世,全球第一台Android设备是HTC Dream。Android在1.0时基本也把完整的智能手机体验带给了广大用户,当然也包括了AndroidMarket。

各功能的优化,包括支持了早该有的文本剪切、复制、黏贴等功能

主要添加了对iPad的支持

显著的变化是支持了多任务,尽管并不同桌面系统中真正的多任务处理,但这是苹果理解的在移动设备上用户所需要的多任务。随着多任务支持,双击home键的效用由原来的截屏操作,变为显示最近运行的应用。

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系统,导致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国产机一直保持在这个系统版本上。

专为Android平板设计的操作系统,但却是个短命的版本,因为他不兼容phone

重点功能是增加了siri,虽然当时很惊艳,但现在基本是个鸡肋功能。

无明显亮点,槽点是把之前一直使用的GoogleMap换成了苹果自己的Map

各种功能的优化,虽然没有明显的亮点,但稳定性较高,很长一段时间国内Android系统的主流版本,甚至到4年后的今天,仍然占有了约5%的市场

加强了开放,给与开发者更多的框架接口,比如支持小插件,通知可自定义更多操作,支持第三方键盘,开放指纹识别等。

还是一些新特性,如iPhone 6s/6s plus支持3D-Touch等

-TensorFlow Lite

TensorFlow Lite是谷歌机器学习工具TensorFlow的精简版,新工具可帮助低功耗设备跟上当今高强度任务处理,利用新的神经网络API帮助底层芯片加速数据处理。

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两个平台的高歌猛进,版本频发(特别是Android系统,当初的版本真的是满天飞,记得还有个中移动定制的android版本),到现在基本上是一年一个版本。两个系统都从野蛮成长阶段过度到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同时两个平台也显示出了高度的同质化,从拍照、音乐、App市场、地图之类的基本功能,到语音助手(siri、now)、支付的高阶功能,再到现如今的AI、AR等,两个系统虽然你追我赶,但基本还是保持了步调的一致。随着Android系统性能的不断优化,如今的Android高端机至少在系统层面已经不差iOS了。

可以预见,未来2个系统也注定会越来越像,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甚至随着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的发力,Android系统在某些细节层面肯定会超过iOS。细节+性价比,也许是用户从iOS转向Android的理由之一,而用户维持iOS的理由则是已经习惯了iOS的生态,怕做出改变。

无论如何,这两个系统恐怕还得长期共存,他们互相恐怕是无法打败对方的,更有可能的是一起被新出现的更高层次的系统打败,毫无还手之力的那种。

iOS与Android系统优势对比

其实,文章的观点并没有错,但事实上iOS同样有Android目前无法企及优势,例如本文中所列举的九大方面:(本文只讨论iOS与Android系统级,并不涉及手机外观、工业设计和其他部分)

一、流畅性碾压性优势

由于Android系统采用了虚拟机的运行机制,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了运行App,即便升级到Android 4.X,甚至Android 5.X,系统流畅性还是不如iOS。iOS无论是桌面滑动、App的内部操作,屏幕与指尖都似乎带有“粘性”一般,这就使得手指触控到哪里,屏幕就会马上指向哪里,而Android呢?看似已经媲美了iOS的流畅,但只是媲美,多数还是不及iOS流畅,即便Android的触控延迟只有0.1秒其实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这里的流畅并不是指手机应用的打开速度、关机速度。流畅指的是运行速度、触控速度,因为这才是最直观的影响用户体验部分。

二、iOS系统的软件App多优先升级

并不是软件升级快就代表好用,但至少软件升级可能会为我们带来额外的功能体验,拿最近的微信举例,苹果iOS系统优先升级并推出了朋友圈的“小视频”功能,而Android系统则多等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绝大多数主流的应用软件都以iOS系统开发升级为优先级,只有少数未通过苹果审核上架、或特殊应用才会在Android先放出。

说到软件App方面为何iOS系统升级快,这得益于苹果有一套独特的与开发者分享收入的计划,有了利益关系,这能够让开发者更加有动力、更积极的开发和升级应用。而谷歌虽然也为Android开发了专属的应用商店,但在国内的环境下国人使用的并不多,况且升级速度并不快,体验尝鲜还要遥遥无期的等待。

三、iOS游戏不要数据包,Android玩大型游戏很麻烦

iOS的游戏直接通过官方App Store或在越狱后通过各种第三方助手安装即可,这期间除了部分老旧设备可能出现不兼容的游戏外,其它均完美被支持,没有游戏数据包一说。而Android玩家,如果要下载一个大型的游戏,必须要通过安装游戏主程序+额外下载几百MB不等的数据包才行,如果是主流的高通CPU还好,但凡碰到非主流的CPU的话,那游戏数据包可能就遥遥无期了,开发者心情好的话会为CPU做适配,否则就只有无限等待或移植的命运。

*注:Android系统的大型游戏,需要在安装游戏之后再下载数据包,数据包会针对手机的处理器以及GPU专门优化,如果选择了没有经过优化的数据包,可能出现无法运行或者贴图错误等情况。

iOS系统则是在下载游戏的时候一同下载数据包,不存在单独下载的情况。所以相同的一款游戏,Android系统可能只有几十M的大小,而iOS则达到了1G以上,这就是因为Android没有数据包而iOS包含了数据包。

再者,iOS目前的分辨率只有5种左右,而Andorid则大大小小的包含了近10种左右,再由于盗版或开发者利益关系原因,开发者更倾向于对iOS优先适配。同时,游戏的质量(包括画面精美程度、触控流畅性等等)整体也要高于Andorid系统。或许有同学说Android打开游戏的速度要快于iOS。但玩游戏是比打开的速度吗?

四、小偷即使偷走也不会泄露隐私

自从iOS7系统之后,苹果增加了安全保护机制,即如果进行二次刷机或强行开启手机的锁屏密码,必须要输入原有的Apple ID的密码进行解锁才行。我们不能防止手机被偷,也不指望被偷后能够找回(虽然可以定位,但是否可以找回完全凭自己本事。),但至少可以保证我们手机内的资料或隐私不被居心不良者窃取。小偷拿走手机后最多当配件廉价的卖掉。

Android系统虽然同样有密码保护机制,但相比苹果而言就要逊色一些,稍微懂点的人只要进入Recovery后,就能刷机或清理数据,手机的密码形同虚设了。虽然有少部分手机做到了二次加密,但大多数的Android系统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脆弱。

注:Recovery模式指的是一种可以对安卓机内部的数据或系统进行修改的模式,也叫工程模式(类似于windowspe)。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可以刷入新的安卓系统,或者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备份或升级,也可以在此恢复出厂设置。

五、更省电、功耗控制好

系统机制的不同导致了Android会占用更多的资源来支撑系统运行,官方宣称的3000毫安时电池实际使用也不过一天的时间,而iOS系统的iPhone虽然看似电池容量不高,但得益于精心优化,它在待机耗电大约只有Android系统的30%左右,使用耗电更是只有25%-75%。

iOS系统采用独立唤醒技术,以及为处理器量身定制的芯片,在待机时更省电,使用时的耗电详情呈“线性”趋势。虽然有部分Android手机续航强,但多为高容量的电池,并且使用长时间后,由于系统或电池的原因,更是会出现“跳电”的现象。

六、没有强迫症根本不用清后台

“不清理后台会很费电”、“不清理后台会很卡”......反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手机清理后台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了,至于原因就为了亮点,不卡、省电。不过这只对Android系统有效,iOS系统完全没有清理后台的操作,同样耗电、流畅性也不会被影响。

怀疑笔者说的不对?自己试试看就知道了。至于有些同学说两大系统真假后台的问题,这个就仁者见仁了,没有人敢说Andorid的后台机制最好,也没有人保证iOS的后台机制更适合。

七、iOS更稳定不易死机

许多问题我们虽然不想承认,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下至低端入门、上至旗舰顶配,Android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些不稳定现象,比如最不能忍的死机现象,可换电池的手机还好,扣个电池就恢复了,但不可拆卸的电池手机就只能等待重启或长按关机键恢复了。

iOS也会死机,但相比较之下出现死机的几率要少很多。

八、综合实力最好的影像系统

目前搭载iOS系统的设备最高规格的摄像头为800万像素,但即便是这样,凭借iOS系统的精心优化,它仍是目前智能手机中综合体验最好的手机之一(包括对焦速度、成像速度、成片速度、成片率、多场景拍照等综合而定)。而搭载Android系统目前已经达到了2070万像素级别,感光原件甚至更好,但拍照的综合体验来看,iOS的优势依旧明显。

最新的iPhone6 Plus搭载了光学防抖特性,并且采用了先进的相位对焦技术,拍照体验更是有明显的'提高。iOS在视频拍摄方面也同样具有优势,尤其对视频拍摄时的防抖处理的十分到位,再搭配iMovie等专属视频处理软件,让它比Andriod更具有优势。

九、双核战8核

由于iOS高度整合、优化、封闭性,让它无论是在各方面的表现十分优异,其中最值得欣慰的一点目前的iOS系统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态体系,即便是使用双核处理器,配合定制的GPU处理单元,在综合表现来看同样不输Android,要知道现在8核处理器已经不足为奇。

总结:

虽然本文列举了9项iOS相比Android的优势,但同时也并不否认iOS还存在许多可以学习改进的地方。而对于许多功能性的东西,本文也同样没有将越狱的范畴考虑在内,如越狱后iOS能实现比现在更多更好的功能体验。

其实,争了几年了,都说自己的系统好用,但事实上两大系统各有优劣势,谈不上哪个系统最好。iOS系统优势慢慢的被追赶,Android的多样性逐渐被整合,这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好与不好这都是相对的。对于我们普通使用者来说,哪个系统最好不重要,适合自己最重要。但至少从目前来看,iOS系统的系统级体验,还是需要Android来积极学习的。

iOS与Android系统介绍

其实,文章的观点并没有错,但事实上iOS同样有Android目前无法企及优势,例如本文中所列举的九大方面:(本文只讨论iOS与Android系统级,并不涉及手机外观、工业设计和其他部分)

一、流畅性碾压性优势

由于Android系统采用了虚拟机的运行机制,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了运行App,即便升级到Android 4.X,甚至Android 5.X,系统流畅性还是不如iOS。iOS无论是桌面滑动、App的内部操作,屏幕与指尖都似乎带有“粘性”一般,这就使得手指触控到哪里,屏幕就会马上指向哪里,而Android呢?看似已经媲美了iOS的流畅,但只是媲美,多数还是不及iOS流畅,即便Android的触控延迟只有0.1秒其实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这里的流畅并不是指手机应用的打开速度、关机速度。流畅指的是运行速度、触控速度,因为这才是最直观的影响用户体验部分。

二、iOS系统的软件App多优先升级

并不是软件升级快就代表好用,但至少软件升级可能会为我们带来额外的功能体验,拿最近的微信举例,苹果iOS系统优先升级并推出了朋友圈的“小视频”功能,而Android系统则多等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绝大多数主流的应用软件都以iOS系统开发升级为优先级,只有少数未通过苹果审核上架、或特殊应用才会在Android先放出。

说到软件App方面为何iOS系统升级快,这得益于苹果有一套独特的与开发者分享收入的计划,有了利益关系,这能够让开发者更加有动力、更积极的开发和升级应用。而谷歌虽然也为Android开发了专属的应用商店,但在国内的环境下国人使用的并不多,况且升级速度并不快,体验尝鲜还要遥遥无期的等待。

三、iOS游戏不要数据包,Android玩大型游戏很麻烦

iOS的游戏直接通过官方App Store或在越狱后通过各种第三方助手安装即可,这期间除了部分老旧设备可能出现不兼容的游戏外,其它均完美被支持,没有游戏数据包一说。而Android玩家,如果要下载一个大型的游戏,必须要通过安装游戏主程序+额外下载几百MB不等的数据包才行,如果是主流的高通CPU还好,但凡碰到非主流的CPU的话,那游戏数据包可能就遥遥无期了,开发者心情好的话会为CPU做适配,否则就只有无限等待或移植的命运。

*注:Android系统的大型游戏,需要在安装游戏之后再下载数据包,数据包会针对手机的处理器以及GPU专门优化,如果选择了没有经过优化的数据包,可能出现无法运行或者贴图错误等情况。

iOS系统则是在下载游戏的时候一同下载数据包,不存在单独下载的情况。所以相同的一款游戏,Android系统可能只有几十M的大小,而iOS则达到了1G以上,这就是因为Android没有数据包而iOS包含了数据包。

再者,iOS目前的分辨率只有5种左右,而Andorid则大大小小的包含了近10种左右,再由于盗版或开发者利益关系原因,开发者更倾向于对iOS优先适配。同时,游戏的质量(包括画面精美程度、触控流畅性等等)整体也要高于Andorid系统。或许有同学说Android打开游戏的速度要快于iOS。但玩游戏是比打开的速度吗?


本文标题:android对比,android对比度
链接地址:http://cxhlcq.cn/article/dscsdgj.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028-86922220(工作日)

18980820575(7×24)

提交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