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制作重庆分公司

gis前沿新技术 gis的发展前景

帮忙找下关于GIS的

【现状】

十余年专注成都网站制作,成都企业网站建设,个人网站制作服务,为大家分享网站制作知识、方案,网站设计流程、步骤,成功服务上千家企业。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专注于成都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对成都柔性防护网等多个方面,拥有多年设计经验。

中国GIS行业发展探讨与分析(转自)

学者们都说中国GIS市场巨大,GIS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我认为,中国的GIS是彷徨的。那么,读者一定会问为什么?

正文之前,我们先解释什么是彷徨。彷徨指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犹豫不决;没有方向。

好,明白了什么事彷徨,读者应该已经明白中国GIS事业所处的状态了。那么开始正文部分:

首先,我们几乎没有前沿的自主技术(我说这话很多所谓的自主研发的GIS厂商会生气,在此表示抱歉,良药苦口啊!)。国内的开发市场主要分为两股力量:1、商业二次开发;2、开源GIS的商业开发。

前一个大部分使用的是ESRI、GeoMedia、MapX,超图(superMap,中国少有的自主研发公司)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地(MapGIS,个人认为中地并不是企业,而是政府机构)、GeoBean(地网开发方面资料太少了,不过功能还行)等的开发集中在政府外包的项目和学校科研。

后一个是雨后春笋一样的开源掘金队伍,发现了国外的开源GIS是免费的,便用来做商业开发,成为了国内发展较快的GIS队伍的生力军。的确,我就是后一个队伍的一员,但是我心中存在淡淡的隐忧,我们不论是用人家的API还是OGC的开发标准,都是在追着洋人的屁股跑。

其次,国内的GIS以开发为主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能够真正的提供GIS服务的供应商和研发商,没有形成产业循环,而只是企业内行为,无法形成外部循环经济效益。就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项目太少并且政府项目招标环节存在一定的“关系因素”,即招标部门养着一个专门用来投标开发的GIS开发企业,不论这样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的,都能够为招标的部门谋取一定的“利润”。总的来说,GIS还是处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下,真正的GIS市场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没有断奶的所谓企业,这样企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开发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第三,中国GIS应用的民用度不高,GIS到底是发展大众方向还是主要以承包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为主业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到现在,我们国内也没有出现真正的GIS大众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一旦GIS产业发展走向大众化,就存在产业泡沫的问题,例如我们年初所看到的GIS与GDP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急需一种比较完整的商业模式来运作GIS产业,而不是像“小作坊”一样的包项目生产,这样的项目不可能永远存在。

第四,政府对于GIS产业的政策不明朗,中央政府对于GIS的立场是支持的,但是迫于GIS项目的敏感性,所以很多的项目无法推行。地方上,各个政府机关的小利益矛盾比较尖锐,项目推行受到多方面非技术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很多的项目“流产”或“空壳”。从而影响了中国GIS的走向。

第五,GIS教育多而不精,缺乏实践教育,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巨大,GIS市场的容量并不能消化这些毕业生,导致人才流失。大量的毕业生考研后继续失业,毕业生转行成为风尚,甚至出现了学校GIS专业没有人做GIS的尴尬情况。这导致了中国GIS人才的缺口增大,GIS从业者创新能力下降。当然,这个问题是应试教育引起的,也普遍的存在于其他专业!

第六,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正在逐渐的丧失创新能力,并且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作为GIS产业发展的支持,相比于GIS来说,房地产、道路建设、贸易等产业更加实际,更加的赚钱。因此,GIS人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融资方式和商业模式来改变这种问题。

其实不管是业界还是技术的前沿 都把gis的软件开发策略作为一段时间或者是长期的规划来处理 这样基本上覆盖了gis核心服务的模型构架 使得服务的方向较为单一 不能很好的实行大众化的服务 这个固然跟眼前的政府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业界自己的发展探寻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阶段成果呢!

gid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了吧 不论是早期的技术引进还是目前的自主研发(当然研发力度还远远不及国外的同行 这方面esri就是好的榜样)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有些业内人士由于正好看好了这个态势 也大胆猜想GIS将会渗透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也将是IT的另一大主流方向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很好的体现GIS发展的前景

【GIS对经济、社会作用】

一、GIS技术的兴起 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协调自然与社会间的矛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现代的各种信息技术。GI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都建立起国家性和地区性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发布有关行政法令,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培养人才,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迅速发展的需要。 以美国为例,1988年统计,84%的联邦机构已使用和计划使用地理信息系统,7万多个地方政府机构已建立了GIS服务系统。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投入每年约为16.5亿美元。1992年,仅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空间数据库投入就达7.54亿美元。随着美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每年的应用项目多达一万个以上,降低成本5—10亿美元,并新创产值在10亿美元,并新创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4月11日签发了“协调地理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行政命令。该行政令要求成立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发展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网络(NGDC),在FGDC组织下制定数据标准,并在2000年1月完成美国的国家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NDGDF),以支持在2000年将展开的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向着集成化和商品化发展,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1994年,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已达31亿美元,年增长率在35%以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差,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得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恶化。中国政府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局面,于1994年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空间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密切。地理信息系统将为人类解决全球与地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经过15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前景与价值已得到有关部门的认识与重视,目前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部门已超过20个。我国已建成2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2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0万数据库和十多个较大规模的信息系统。通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逐渐从实验、局部走向实用化、集成化和产业化,在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重要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的在我国的应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在应用的规模和深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300亿美元,据外商估算,1993年的GIS投入为2000万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7/1000,与美国的3.3/10000相比差一个数量级。目前建立的GIS专业应用系统大多属面向具体项目的GIS,研究成果多,实用系统少,普遍存在利用绿低,效益不高,重开发轻应用的状况。在国产GIS基础软件开发方面,也存在投资和开发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开发普遍,开发周期长,效率低,产品功能雷同,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在地理信息获取方面也存在着重复投资多,信息的质量问题也比较严重,信息的标准化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管理和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或国民经济管理机构、业务部门要求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运行状态、分布特征、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在商业、运输等部门,为了更好的管理日常业务,并进行各种分析评价工作,也开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性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家庭和日常办公场所。 今后五年以至到2000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城市化发展加快,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很大。这段时间内,我国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型和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与此同时,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迈出较大步伐。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GIS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从国内外GIS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根据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情、国力,考虑这一时期我国GIS发展的规划、战略、政策和措施。遵循我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总方针,大力推进我国GIS的实用化和产业化。 二、GIS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信息系统,它的定义多种多样,是一种覆盖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 地理信息,由于它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时序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中连接各种信息,形成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的基础。它是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信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学科称为“地理信息学”(Geomatics),它是一个现代的科学术语,代表了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是当前的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上多学科集成的基础平台,用作搜集、存贮、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和数据。卫星定位、遥感和摄影测量是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目前正走向全数字化道路。地图学与图像图形学既用作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也用于地理信息成果的显示与表达。专家系统的引入将力求使数据采集、更新、分析和应用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通讯技术,尤其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为地理信息在各部门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保证。因此,地理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整个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给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国外一些高校开始将原来的测绘专业改为地理信息学专业,如荷兰的ITC和香港理工学院称Geoinformatics,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称Geomatics,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称为Geomatic Engineering。这标志着地理信息学(Geomatics)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和产业已经形成。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将它看做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钱学森教授从八十年代出以来,一直提倡建立一门地理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合,是一门以理解和协调人地关系为最高目标的研究作为人地系统的地球表层的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美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并列的一大现代科学技术门类,它不是单一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就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不言而喻,地理科学将发挥主要作用。 杨开忠教授将地理科学分为四个层次:地理科学哲学、基础地理科学、应用地理科学和技术地理科学,我们略加修改,如图1所示。 图 1 地理科学体系图解 地理信息学同地图学、GPS、遥感、测绘、数量地理学同属于技术地理学。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GIS、RS与GPS的集成的理论基础也在于此,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持学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只有彼此结合起来,才能将研究推向深入,这是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次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工具,使地理科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具有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三、GIS发展的不同阶段 GIS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与它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经过一个研究、推广、普及的过程,其中还需多次反复,才能成功,GIS也不例外。目前来说,它仍然出于发展阶段,特征在于它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还出于不断探索完善之中,有关其数据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的论文也不断出现。但它的应用早已提上日程,有关管理、教育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于我国GIS事业的发展历程,何建邦和蒋景瞳研究员对此做了回顾,他们认为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从80年代初开始,已有15年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教授在1978年杭州遥感学术讨论会上,把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分支提出,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和讨论。以它作为中国GIS事业准备工作开始。根据实际发展历程,他们建议把我国GIS发展划分为如下阶段: 1978—1980 为准备阶段,在我国正式提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 1980—1985 为起步阶段,经过两年的准备和辩论,终于在1980年1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建立了全国第一个GIS研究室。GIS正式走上研究和实验的舞台,在中国开始了它的发展。 1986—1995 为发展阶段,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GIS作为政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的工作。在这个发展阶段内又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五年(1986—1990)的初步发展时期和后五年(1991—1995,即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加快发展时期。GIS从研究、实验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上开始发挥重大作用,技术渐趋成熟。 1996年以后为走向产业化的阶段。目前,中国GIS已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已经造就了一批GIS专家和产业队伍,形成了多个GIS研究、培训和数字化基地。在本世纪最后五年,GIS在中国将会正式成为一种产业,进入市场,在国民经济和公众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GIS正处在向产业化转变的时期,叶嘉安教授对我国GIS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转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项目(资金)来源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GIS系统开发资金逐渐由以科研经费(国家投资)为主转向商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的回报需要直接来自所开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这是GIS商品化的标志,这说明GIS的技术日趋成熟,GIS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实际应用部门对GIS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了项目和资金的主要来源。 2、开发者的转变 随着项目性质的变化,系统开发者由单纯的科研人员开始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开发者头脑中的工程观念和市场观念、用户观念开始加强。 3、开发模式的转变 由国家投资、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以科研机构为主实施系统建设的“建设—移交”式的开发模式,转向开发部门与用户共同开发或用户自行开发,而由科研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开发模式。 4、技术重点的转变 系统功能开发由技术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由注重软、硬件技术向注重管理技术和实用效益方面转变。 5、区域尺度的转变 受需求和资金来源引导,系统建设开始转向国家、区域、城市和工程项目等多种尺度,其中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近期蓬勃发展。 6、目标的转变 随着信息的社会化和产业化,GIS将由以面向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支持为主要目标,转向满足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7、系统类型的转变 GIS由面向项目的系统向面向管理的系统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 陈子坦博士从应用的角度将GIS分为四个层次:项目水平、部门水平、企业化水平和社团水平。 项目GIS是GIS应用的初级阶段,用户的目标是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用户主要关心的是获得这一项目的结论,其他与GIS相关的操作只是工具性的或中间过程。它们不能定期维护数据和应用程序的更新,在一个项目结束后,这个系统的周期也就结束了,大多数的科研机构、大学和科学家的GIS应用正处于这一阶段。 部门GIS的特点是具有一个维护良好的GIS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定期更新的,并被很好的管理。从而可以用来完成一个部门、一个政府机构和合作双方中某一方的某些日常工作。这一部门中的用户随时利用最新的数据来分析和决策。目前已有数千的机构建立了部门GIS系统。 企业化GIS运行于多部门环境中,这些部门具有各自的职责和功能,他们之间共享共同的地理基础数据,分享硬件、软件系统资源,分享应用模型、专家经验和知识。他们还要分享维护和管理这一GIS系统的责任。网络通讯和分布式计算是支持企业化GIS的技术,所有数据和系统资源分布于一个网络上,在网络上流动,供多用户共享。企业化GIS可以帮助包括环境单位在内的企业更有效、更有目的性的完成决策制定过程。目前大约有数百个企业化层次上的GIS运行于政府和大公司中。 社会化GIS是GIS发展的未来层次。GIS不只是用于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且会被社会一般公众和团体所接触。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数据,象使用字处理软件那样方便地使用GIS软件。信息高速公路向社会化GIS提供技术支持。GIS系统将成为各种信息系统的一部分。GIS通过提供空间检索功能,在帮助人们操纵大量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所建立的GIS系统大部分属于项目GIS,只有少数的几个系统属于部门GIS,正逐渐向企业化GIS发展中。这就决定了GIS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广泛的,GIS的建立和使用,基本上是政府行为,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 四、GIS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GIS的应用水平,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已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我们仅就GIS在我国应用的几个主要领域作一简单介绍。 1、综合减灾 我国是在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以往的40年中,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近年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全国经济增长,因灾人口伤亡也很严重。减轻自然灾害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恢复、教育、保险与综合管理,减灾的每一过程和环节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灾害发生地社会经济易损性及抗灾能力、灾害评估、灾害应及救助措施及预案等,因而地理信息系统是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在具有庞大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上的减灾系统,才能在减灾中发挥快速、准确的决策作用。 GIS在减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的监测和预报;2、自然灾害评估,包括灾前的历史灾害影响评价及灾情预测,实时的灾害应急评估和灾后的灾情评定;3、救灾和抗灾;4、灾害应急救助与救援;5、灾害保险与灾后恢复;6、灾害教育与宣传;7、灾害管理和灾害区划;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尽管目前的应用还不完善,但随着综合减灾研究山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在该领域必将发挥出举足轻重的技术支持作用。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得到或将得到应用。在我国的各单灾种灾害研究与管理部门,已建立了若干个用于单灾种研究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已开展了系列的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研究及相应技术的研制,如水利部与科学院建立的实时洪水监测及水灾风险评估系统,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气象局初步建立了实时台风、暴雨、洪涝灾害信息及减灾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所属有关科研、教学部门研制的应急气象卫星对小区域自然灾害进行应急评估的技术系统;国家地震局对一些城市进行震害预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等。此外,GIS在人为事故的处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价系统为例,该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以监测和评价洪水、干旱、林火、地震、雪灾、沙害和松毛虫害等7种灾害为目标,分别建成了相应的数据库、分析评价模型和试运行系统,从而构成了一个以GIS和RS技术为支撑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的集成系统。该系统在监测评估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政府决策 GIS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其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的提高与GI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现在信息社会中。 国情信息采集及管理、宏观经济、社会及环境规划、重大灾害防治等行政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是一个融GIS与与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空间型信息系统,它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政务数据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旨在为国务院领导机关研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宏观分析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务院办公厅运行后,使得中央各部门的决策者门十分方便的查询所感兴趣的信息,方便了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的应用推动了省级GIS的建设。另一方面,GIS技术的发展还将成为未来国家级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GIS对国家级的管理工作将具有更大的作用。 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旨在为辽宁省政府机关提供一个用于对国土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和规划应用的辅助工具。该系统在运行中,管理国土工作常用的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进行了沈阳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辽宁省钢铁工业布局分析、本溪县水库淹没区分析等,为辽宁省的国土规划研究和编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科院遥感所进行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决策支持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人口预测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建立了遥感动态监测、分析评价、预测预警、管理规划与决策的完整体系,并进行了宏观规划、中观管理、微观工程决策三个层次的实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类似的系统将在政府部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3、市政管理 城市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建设、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空间系统,如果没有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很难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 最近几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深圳、北京、上海、厦门、海口、北海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先后建立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商业、旅游等领域,是发展最快的地理信息系统。 4、科学研究与教育 目前我国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大部分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研究机构建立的,与科研和教育关系密切。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使我们对GIS的认识逐渐深入,技术日趋成熟,培养了大批的不同层次的GIS研究开发人员,普及了GIS的知识,为我国GIS事业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建立的一些GIS系统对后续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技术规范,并为后续系统和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特别是国家测绘局建立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5、其它 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如农作物估产、军事指挥、投资环境评价等。如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系统,该系统以估算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和太湖流域的玉米、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为目标,综合利用GIS和RS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提出了上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各自的单产模型,经过多次完善和多级集成,建成的重点产粮区农作物估产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它的应用领域来看,几乎是无所不包的。

GIS技术的发展趋势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从技术、地理信息、经济社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在该领域有以下趋势及建议:

应用软件数据端口应有专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同类型同方向的GIS数据交流共享方向提供适当的方便,以解决GIS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结合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电子政务相关工程为基础,推动GIS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 *** 及企业的重要任务,GIS在以资源、能源、生产、资金等空间综合配置、优化组合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相应的应用工程,推动GIS的发展;

应用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功能由通用管理功能转向资源评估、监督、跟踪分析等专业功能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各方面的矛盾及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诸多的关联性,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需要功能更专业化的GIS软件系统支持;

支持多源、多尺度、多类型集成应用的软件平台工具的开发应用。

信息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源化趋势,要求资源环境方面的GIS应能够接收、处理及分析多种来源、多尺度的地理信息;

促进3S技术集成应用,推动专业技术及软件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与GIS的集成应用已成为GIS软件发展的趋势之一,而这种应用的发展是在应用推动的基础上建立的,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的集成化的GIS将成为资源环境领域GIS的发展方向,也是系统与业务结合的需要;

开展专业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结合资源环境各领域的需求,开发多种专业化的GIS,如针对性生态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地下水、生物资源等领域的专业性GIS软件与管理系统。

国内GIS现状和对策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的发展是与地理学、地图学、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数学和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

GIS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始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GIS系统由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son提出并建立,主要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第二个阶段是发展巩固阶段,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容量存储设备的使用,促进了GIS朝实用的方向发展,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在世界各地纷纷付诸研制,如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对GIS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个阶段是推广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GIS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开始应用于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阶段涌现出一大批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FO,ERDAS,Microstation等;第四个阶段是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地理信息产品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成为确定性的产业,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势头迅猛。

我国GIS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经历了提出倡议、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等阶段。

机械制图和遥感应用,为GIS的研制和应用做了技术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数据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环节,对GIS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区域性的实验研究。

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201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GIS研究逐步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需求相结合,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实际应用效益。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制定了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规范,解决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问题,为全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做准备。

(2)应用型GIS发展迅速。

(3)在引进的基础上扩充和研制了一批软件。

(4)开始出版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书籍,设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讨论和实验。

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组织和支持下,国产GIS基础软件开发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现了一批GIS高技术企业,开发出了较为成熟的国产GIS软件,如MapGIS、GeoStar、CityStar、SuperMap、MapEngine、GROW等,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这些国产GIS软件以较高的性价比,打破了国外GIS软件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有力促进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这些年,GIS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面从传统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测绘、环境保护、电力、电信、减灾防灾等领域渗透到矿产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与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逐步将GIS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GIS系统正朝着专业或大型化、社会化方向不断发展着。

“大型化”体现在系统和数据规模两个方面;“社会化”则要求GIS要面向整个社会,满足社会各界对有关地理信息的需求,简言之就是“开放数据”、“简化操作”,“面向服务”,通过网络实现从数据乃至系统之间的完全共享和互动。

下面我们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角度来讨论和分析当前GIS的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1 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交换地理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构建和维护空间数据库是一项复杂、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它包括:数据的获取、校验和规范化、结构化处理、数据维护等过程。

GIS处理的数据对象是空间对象,有很强的时空特性,获取数据的手段及数据的形式也复杂多样。

获取数据的基本方式有:野外全站仪平板测量、GPS测量、室内地图扫描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从遥感影像进行目标测量和数据转换等。

这些获取技术已基本成熟。

同时,空间数据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同的空间数据必须进行周期不等的数据更新维护,空间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是实现GIS应用系统价值的前提基础。

空间数据维护往往涉及跨部门、跨行业的多种数据格式和多种数据类型的大量数据,提供有效的空间数据编辑更新手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上述信息获取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部门已经积累了大量原始数字化数据和相应资料,建立了1100多个大、中型数据库以及大量的各类数字化地理基础图、专题图、城市地籍图等。

国家测绘局已经完成了全国l:100万、 1:25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全国七大江河数字地形模型的建设,并启动了全国l:5万,部分省份1:1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这些基础数据有力促进了GIS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产生了大量的GIS数据。

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大多采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以及它们在地理实体上的认识差异,使得所积累的数据难以转换和共享(即使能够数据转换,也会产生信息的丢失),从而形成一个个新的数据孤岛。

制订数据交换的格式标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些国家和组织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定义了一些数据交换标准,如SDTS,OpenGIS联盟制订的GML,另外一些公认的数据格式如DXF,Shapefile和MIF文件格式等正逐渐成为数据交换的事实标准。

我国也在“九五”期间制定了地球空间数据转换标准。

但是由于人们对空间信息认识和研究成果的制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地理数据模型,因此建立实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和信息标准将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

1.2 空间数据的管理空间数据的管理涉及到二个方面的内容: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模型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它为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因此,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对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发展新一代GIS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GIS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即基于对象(要素)(Feature)的模型、场(Field)模型以及网络(Network)模型。

GIS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制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一直沿用这三种空间数据模型,但这些模型在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的描述与表达、数据组织、空间分析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一代GIS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系统发展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1) 仅能表达空间点、线、面目标间极为有限的简单拓扑关系,且这些拓扑关系的生成与维护耗时费力;(2) 难以有效地表达现实三维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3) 适于记录和表达某一时刻空间实体性状及相互间关系静态分布,难以有效地描述和表达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时空变化;(4) 没有考虑异地、异构、异质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和分布式“对象”处理等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时空数据模型、三维数据模型、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GIS设计的CASE工具等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GIS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的学术前沿。

请大家谈一下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详细一点,最好能谈一下国外的情况,谢谢。

【纯个人观点,如有偏差敬请谅解,欢迎参考与交流,禁止肆意复制!】

GIS发展正在走向大众化,正在走向社会的各个行业,正在走向我们每个人的移动终端,决定了GIS的未来有着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主要从事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国内情况,政府各个部门从大到小、政府各个级别从高到底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或正在规划政务地理信息系统。

以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该领域的行业前沿是数字城市新技术、空间地理信息共享、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组织与政务GIS新应用等等。


文章名称:gis前沿新技术 gis的发展前景
URL网址:http://cxhlcq.cn/article/ddogdeg.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028-86922220(工作日)

18980820575(7×24)

提交需求

返回顶部